2003年7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时指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习近平同志的指导和推动下,浙江深化文化为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的探索与实践,引领人民群众在创造和共享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创造和共享精神文化财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浙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浙江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惠民的系列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
2005年7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实现浙江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图为2024年9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经过综合整治后重新开街,举行国风主题巡游活动。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坚持把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深刻指出,“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他强调,“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
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作的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全面阐述了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指导思想、本质特征、根本方向、工作方针、重要任务、基本要求、内在动力和最终目标等八个方面,强调其价值指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习近平同志还推动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他强调,“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使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形成长效机制,使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
文章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