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4360

积分

0

好友

1403

主题
发表于 2025-10-10 11:46:45 | 查看: 29031| 回复: 0

文旅市场的火爆,展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热闹背后,仍需破解过度依赖节假日、业态融合不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如何让“一时热闹”转化为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多位行业专家接受了记者采访,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




街巷深处的市集灯火闪动,文博场馆的文物展台前人潮涌动,乡村古道上民俗展演次第登场......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文化旅游市场展现出的蓬勃活力,为我国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汩汩暖流。

数据更为直观: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文旅消费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更是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文化繁荣、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引擎。“文旅消费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文化魅力与消费活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民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开发与规划教研室主任王新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旅消费以广泛的拉动效应,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韧性。

为点燃假日文旅消费的新引擎,文旅部启动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为文旅行业注入“强心剂”。节假日期间,各地围绕观演赏剧、中秋团圆、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热点,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加强文旅消费与餐饮、住宿、零售等方面消费联动互促,为人们带来更全面、更实惠、更省心的出游体验。

各地文旅行业应势而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践探索。然而,假日经济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体验五分钟,排队两小时”的尴尬,景区“人山人海”与平日“门庭冷落”的鲜明反差,以及随之而来的服务质量下降、旅游资源承载过载等问题,指向了一个深层次的行业现象——“假日依赖症”。

如何让文旅消费从节假日的“昙花一现”,走向常态化的“细水长流”,又该如何解决“假日依赖症”,实现高质量发展?

“真正可持续的文旅消费模式需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拓展消费场景和完善产业链条,将节假日“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的动力。”王新越表示,破解“假日依赖”,关键在于推动文旅产业从追求短期“流量”向经营长期“留量”转变,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共生”,破局之道何在?在王新越看来,其路径需围绕“时空延展、场景创新、价值深耕”三维度协同发力。

其一,在时间轴上做文章,推动消费“匀”起来。通过精心设计主题旅游季、打造特色周末经济、鼓励错峰休假与弹性作息,将集中爆发的消费需求有效疏导、平滑分布。此举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更能显著提高过夜率与二次消费,激活全域全时消费潜力。

其二,在空间域上求突破,推动场景“活”起来。跳出传统景区依赖,将整座城市、整个区域视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积极发展Citywalk(城市漫步)、街区微度假、乡村沉浸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主客共享”的新型文旅空间,实现“处处是景、时时可游”。

其三,在价值链上促融合,推动文化“亮”起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破解同质化竞争、打造核心吸引力的根本。需深入挖掘地方独特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通过创意转化和科技赋能,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和影响力的IP,并围绕IP构建涵盖文创、演艺、研学、数字体验等的全产业链,实现从“门票经济”到“复合产业经济”的跃升。

“在节假日旅游旺季,旅游目的地要抓住机遇,做好‘内容+联动’。”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表示,文旅行业告别节假日局限,要用高质量的内容激发文旅生产力,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用服务增强文旅持久力。

来源:人民网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中国企业报》河北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 ( 京ICP备2025127075号 )

GMT+8, 2025-11-5 05:56 , Processed in 0.0928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