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4360

积分

0

好友

1403

主题
发表于 2025-9-18 14:46:14 | 查看: 37840| 回复: 0

当文化的数字传承与市场化的运营“牵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让文化风景,变成增收账本?

近期,四川巴塘县“嘻啵庭院”工作坊,藏族妇女将传统女红技艺转化为时尚文创,其数字文创产品通过华藏数字版权交易平台上线;全国首单博物馆数字版权交易落地,在服贸会现场试运行的中国(北京)数字版权交易平台上,率先完成本次挂牌交易。

如今,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文创产品,从构思设计、生产制造、配送售卖到使用感受的全产业链中,呈现出定制化设计、数字化供应链、精确推广的深度融合态势。

业界人士介绍,目前一些数字资产体现在文化赋能的活动中,有不少是景区赠送的其数字产品。也有部分数字资产与文化遗产关联,是科技公司、技术平台跟博物馆进行的合作。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松表示,数字类资产与文化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内容搬到线上,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线上线下系统整合和创新利用。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帮助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拓展市场边界,推动非遗技艺、手工文创产品走出去,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数字技术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使偏远地区的文化资源被更多人看见。数字化可以提升乡土文化知名度、带动特色工艺品销售、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执行会长朱纪伟表示,数字资产及文化数字化的核心在于价值发现与权益保障。

业界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正视数字资产在我国文化产业、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数字资产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市场价值具有波动性大等特点,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平台谨慎消费。



来源:人民网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中国企业报》河北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 ( 京ICP备2025127075号 )

GMT+8, 2025-11-5 08:26 , Processed in 0.0916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