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4360

积分

0

好友

1403

主题
发表于 2025-9-17 11:10:49 | 查看: 20428| 回复: 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为千年中医药注入全新动能。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板块的组成部分,北京同仁堂第三届中医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产学研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共同擘画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蓝图。多位专家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强力护航、前沿技术深度赋能,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守正创新”与“数智赋能”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有望催生万亿级健康产业新动能。
  专家称,发展振兴中医药,要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中药产业进入品质化升级新阶段。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高路透露,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古籍数字化、炮制工艺保护等工作;成立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加速推动中医药数智化发展;实施北京医药健康协同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截至目前已立项75个,推动重点医药器械研发项目进入孵化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则从临床实践角度,提出了中医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三大方向,即与重大需求同步、与技术进展同频、与科学共识同理。以中风治疗为例,我国中风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迫切需要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新诊疗范式突破医疗瓶颈。
  目前,田金洲团队通过整合汉唐医籍智慧,结合现代影像学验证,提出了中风新分类方法,准确率达88%,为中医药防治中风提供了全新框架。
  田金洲表示,南宋医家“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的活血化瘀思想,在现代药理学中得到了很好印证,银杏二萜内酯等活血类中药对改善脑循环具有明确作用,若能与溶栓技术形成互补,有望大幅降低中风致残率。
  当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遇上人工智能浪潮,中医药创新正在实现跃迁。前不久,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展示的“UNIQ系统”(中西医药分子网络“导航系统”)引发关注,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经验、试错”模式,通过解析人体生物分子网络,实现了全基因组水平的中医药机制预测。“我们通过胃癌等研究,验证了这套系统的价值。”李梢团队首次在气虚湿热人群中发现胃癌“极早期”细胞,使胃癌预警提前10个月且准确率可达85%,并据此研发出防治胃癌的中药制剂。这种“临床问题驱动+AI靶向筛选”的研发范式,正在改变中药新药的研发路径。
  政策护航与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中医药产业边界加速拓展。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享的“中医特色+现代科技”新服务模式。另外,在国际合作中,可通过“中医诊所+文化体验”等模式,让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惠及全球更多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中国企业报》河北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 ( 京ICP备2025127075号 )

GMT+8, 2025-11-5 08:25 , Processed in 0.0903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