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4360

积分

0

好友

1403

主题
发表于 2025-10-24 16:01:06 | 查看: 24995| 回复: 0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突破,开始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新方向。同时,外资车企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协同进化不断向“深水区”迈进,驱动产业和技术合作持续落地,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

中外合资合作模式如何从“引进来”走向“共发展”,并开启“走出去”的崭新篇章?在日前举行的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庆典上,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表示,“我们的商业计划‘Re:Nissan’,旨在重新定义当下与未来我们需要实现的价值。这场转型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的广阔容量是吸引全球车企的核心引力。今天,这一角色已发生转变——中国正从“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转变为“全球创新的核心策源地”。

这种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提出了新课题,也带来了新机遇。据介绍,1985年,日产汽车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较早布局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其中,与东风汽车集团长达22年的合作,至今仍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之一。

业内分析认为,面对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和消费需求,简单的产品导入模式已难以为继。要在这场变革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探索出一种根植中国的全新模式。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表示,推动日产在中国的快速蜕变,是他回到中国的初心之一。“从产品定义、开发节奏,到供应链整合、价格策略、市场打法——中国团队拥有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马智欣说。

这背后体现出中国市场已成为战略制定的关键考量因素和创新的驱动力量。比如,今年4月份上市的东风日产N7,成为最快大定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之一。伊凡·埃斯皮诺萨表示:“N7的成功清晰地表明,当我们能融合全球和本土人才团队的专业技术、市场洞察,并始终围绕客户需求来规划、设计和开发产品时,就能创造卓越的成果。”

如果说体系与模式的创新是内生动力,那么对中国用户的深刻洞察,则是驱动这场变革的外部牵引力。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伴随互联网成长,对智能化、个性化有着天然的追求,他们的需求正在重塑汽车作为“第三空间”的定义。

据了解,日产的转型,正是围绕“用户”这一核心展开。从传承“技术日产”所代表的可靠、安全、好品质的传统优势,到如今进化为“年轻、创新、充满激情”的品牌新形象,其背后是对中国用户需求的积极回应。此次品牌之夜亮相的两款新品,则成为这一转型思路下的具体落子。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聚焦中国家庭用户对舒适、智能与续航灵活性的复合型需求;而天籁·鸿蒙座舱,则将主流合资燃油车与中国领先的智能座舱生态(华为鸿蒙)相结合,体现出合资车企主动融入中国智能化生态圈的战略性一步,为存量市场的用户体验升级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不仅如此,由日产中国设计、研发并生产的全球皮卡Frontier Pro,将从中国走向世界。这标志着合资企业的角色实现了又一次跃迁——从“为中国造车”升级为“在中国,为世界造车”。“在全新的Glocal模式下,日产将不仅为中国市场造车,也将从中国向全球输送竞争力。”马智欣说。

“中国是我们新能源汽车征程的重要支柱,驱动创新并连接全球。”伊凡·埃斯皮诺萨表示,“我们在华故事最精彩的篇章,还在前方。”



来源:人民网

图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转载于其他平台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立场

长期征集各类线索| 邮箱:wytglx@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中国企业报》河北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 ( 京ICP备2025127075号 )

GMT+8, 2025-11-5 05:58 , Processed in 0.0917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